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9岁!哪个省市的人更长寿?

144
作者 黄容
2025-07-24 18:35 字数 5835 阅读 39评论 0

近期,国家发改委宣布最新数据,中国“十四五”期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,在53个中高收入国家中排第4位。

2025年7月,国家发改委在“十四五”规划中期评估新闻发布会上宣布:截至2024年底,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9岁,较2023年提升0.4岁,提前实现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。这一数据不仅标志着中国医疗健康水平持续攀升,更在53个中高收入国家中跃居第4位,彰显了健康中国战略的里程碑式突破。

人均预期寿命.jpg

区域分化:长三角、珠三角领跑,八大省市突破80岁大关

根据国家卫健委及各地卫健部门公开数据,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呈现显著的区域分化特征。上海(80.26岁)、北京(80.18岁)以绝对优势领跑全国,成为仅有的两个突破80.5岁的城市。天津(78.89岁)虽暂居第三,但与浙江(77.73岁)、江苏(76.63岁)共同构成长三角长寿经济带。值得注意的是,山东(76.46岁)、广东(76.49岁)、海南(76.30岁)三省凭借独特的地理气候与健康政策,跻身全国前十,形成珠三角与海南自贸港的长寿双核。

以威海为例,这座山东半岛东端的城市通过“健康威海行动”实现弯道超车:截至2024年底,其人均预期寿命达82.08岁,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.08岁。威海市卫健委主任王文在发布会上透露,当地通过构建“10分钟健身圈”、打造全国首个中医文化城市品牌“健康城市·中i威海”、推行H型高血压全链条管理模式等创新举措,使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至10.78%,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37.5%。

政策驱动:从“治病”到“健康管理”的范式革命

人均预期寿命的提升,本质上是公共政策与医疗体系协同进化的结果。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指出,中国已实现从“以治病为中心”向“以人民健康为中心”的战略转型,具体体现在三大维度:

基层医疗网底加固

全国建成县域医共体超6000处,山东荣成市打造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样板,使基层诊疗量占比提升至68%,高血压、糖尿病规范管理率突破85%。威海市村卫生室产权公有率、一体化管理率均居全省首位,名医基层工作站实现全覆盖,彻底扭转了“小病拖、大病扛”的旧有模式。

慢性病防控攻坚

针对心血管疾病、癌症等占居民死亡90%的慢性病,国家实施“攀登计划”,在山东、江苏等地试点H型高血压精准防控,使脑卒中发病率下降31%。威海市创新“医院-社区-家庭”三级营养管理模式,培养国家级营养指导员420名,对超重肥胖学生开展“小超人”健康干预,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较五年前下降12.6%。

健康环境系统治理

空气质量改善成为关键变量。威海市2024年环境空气质量绝对值和改善率均居全省第一,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连续六年保持100%。与此同时,全国范围内无烟党政机关、无烟学校覆盖率达100%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至14.8平方米,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突破99%。

人均预期寿命1.jpg

经济账本:健康红利释放万亿级市场潜力

人均预期寿命的提升正重塑中国经济地理版图。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测,到2030年,中国健康产业规模将突破16万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9.5%。这一趋势在长寿省市表现尤为显著:

  1. 上海:依托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,2024年健康服务业总产值达8200亿元,占GDP比重12.3%,张江科学城聚集了全球前20大药企中的14家研发中心。

  2. 威海:作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,当地艾灸产业年产值突破30亿元,中医药健康旅游线路覆盖全市80%景区,带动就业超5万人。

  3. 海南: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引进未在国内上市的创新药械290种,2024年接待医疗旅游人数达67万人次,成为全球高端康养目的地。

挑战与破局:健康公平性仍需攻坚

尽管整体数据亮眼,但区域差距依然存在。青海(69.96岁)、云南(69.54岁)等西部省份较全国平均水平低近10岁,主要受制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、健康素养偏低等因素。为此,国家启动“健康扶贫2.0”计划:

  1. 资源下沉:通过“千县工程”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,确保每县至少有1所医院达到三级水平。

  2. 数字赋能:全国建成互联网医院超3000家,5G远程诊疗覆盖所有脱贫县,使偏远地区居民足不出户即可获得三甲医院服务。

  3. 文化破壁: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“健康知识进牧区”项目,用动漫、短视频等形式普及控烟、膳食平衡等知识,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年均提升2.3个百分点。

未来展望:2030年冲击82岁目标

根据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,中国计划到2030年将人均预期寿命再提升3岁。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苏社在发布会上透露,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三大工程:

  1. 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:构建从孕前保健到临终关怀的连续性服务体系,使0-6岁儿童保健覆盖率达95%,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超80%。

  2. 健康科技创新:在基因治疗、细胞治疗、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,力争2030年前将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再降30%。

  3. 健康城市群建设:以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为试点,打造跨区域健康数据共享平台,实现医疗资源高效配置。

从79岁到82岁,这不仅是数字的跃迁,更是一个文明古国对人民健康承诺的庄严兑现。当长寿不再是少数地区的特权,而是全体国民可触达的福祉,健康中国战略正书写着人类发展史上最动人的篇章。

新闻
登录 后发表评论
0条评论
还没有人评论过~
whatsns问答系统免费版用户